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常见原因

发布时间:2022-05-14
浏览次数:
孤独症孩子产生问题行为并不是毫无原因的,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因此,在面对问题行为时,首先家长要有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分析孩子出现这一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谈得上疏导和处理,针对原因想到解决办法。

因此,我们大致根据孤独症孩子常见问题行为的表现和障碍特点,将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归纳为四种情况,分别是逃避、引起关注、提要求、自我刺激。
 
逃避
 
孩子表现出某种行为,是为了逃避令他感到不愉快的或是感到困难的事情,或者是为了从一个他感到不愉快或困难的环境中逃脱出去。

例如:妈妈让孩子完成某个任务,孩子开始闹,想要逃,把任务道具扔掉;妈妈继续坚持,孩子会开始哭闹;妈妈受够了,让孩子去自己的房间冷静一下。孩子离开。(最终孩子不需要完成任务,或者晚一点再做)
 
引起关注
 
由于孤独症孩子缺乏沟通能力和技巧,他们经常会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通常,孩子引起关注的行为包括发脾气、自伤行为、怪异的语调或动作、自我刺激行为等。

例如:妈妈忙着洗衣服,孩子自己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孩子开始玩电灯开关;妈妈告诉孩子不要玩,孩子继续;妈妈不得不走过去阻止孩子,责骂,然后叫孩子做其它的事情。(孩子成功获得妈妈的注意力)
 
提要求
 
当孩子想要满足某种需求时,但是他的表达能力没有办法使别人满足自己,这种情况也会使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有的时候,孩子正常提出的要求被拒绝后,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而满足孩子所提的要求,那么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被强化,也就是说在将来会更多地发生这类问题行为。

例如:在超市,孩子说“妈妈,我要买糖吃”;妈妈说“今天不能吃糖”;孩子开始闹,并且行为慢慢升级,直到妈妈不能忍受;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哭,我就给你买”;孩子停止哭闹,妈妈给买糖果。(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满足了要求)
 
孩子提的要求,并不仅限于实物,也可以是一些活动。例如:

我想要出去玩;我想要妈妈给我讲故事(不是爸爸);我想要妈妈坐在我边上,弟弟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我想要坐公车去学校(不要爸爸开车送)。

很多时候,家长抱怨孩子强烈的控制欲望,希望事情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发生,这也归于“我想要”范畴内。
 
自我刺激
 
有时候出现某些行为,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感官刺激,因为一些儿童在感觉上存在异常,致使他们不得不做出某些举动,其特点是固执和有序性。
 
据研究表明,孤独症孩子出现自我刺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感觉不敏感的孩子为了增加感官的刺激,另一种是感觉过度敏感的孩子为了减少感官的刺激。

这种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自然慢慢减弱甚至消失,那是因为随着孩子的发育,行为所达成的感觉刺激不再是孩子所需求的,该行为就达不到自我刺激的作用了,慢慢就自然减少了。
  • 艾米熊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艾米熊儿童康复中心 24小时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新南路439号中国华融现代广场3幢9-办公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