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面了解孤独症孩子认知与技能的日常泛化

发布时间:2022-05-13
浏览次数:
由于孤独症的刻板特征,在教育、干预孩子的过程中,不变化固有的教育、干预模式,孩子就会容易进入到一种非常具体或特定的形式中且不易改变,比如孩子在家不能很好的完成在机构所学技能、孩子认识了紫色的葡萄但看到了绿色的葡萄却不认识了等等,而泛化则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这一问题。
 
内容泛化
 
当家长教导孩子认识或孩子在机构认识了某一事物或知识点后,家长们可以针对这一事物或知识点带孩子在生活中进行泛化,帮助孩子了解与这一事物或知识点有关联的事物或知识,从而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孩子认识了苹果,那么家长可以买来不同的苹果或是带孩子到水果店,帮助孩子了解都有什么颜色的苹果、苹果的味道是什么样的、苹果长在什么地方等等。
 
又或是孩子在机构认识了杯子,在回家的路上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到商场的杯子区逛一逛,让孩子认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杯子,在回家后再带孩子了解杯子的用途。
 
教材泛化
 
目前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干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具,在家长教导孩子或是孩子在机构学习时,虽说都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而准备的教材或教具,但还是需要注重教材、教具的多样化,避免长期使用某一类教材、教具,不然同样会让孩子陷入到一种非常具体或特定的形式中。
 
例如,用图片带孩子认识了大象,那么在之后的巩固与泛化过程中,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看真实的大象、与孩子一起看关于大象的影片以及带孩子看大象的模型等等,又或是孩子认识了香蕉,那么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香蕉图片、香蕉模型、香蕉实物、有香蕉的绘本与图书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巩固与泛化,让孩子真正地认识香蕉。
 
场景泛化
 
场地泛化的实施,简单来说就是要时不时地变换下孩子学习或练习的场景。不要总是带孩子在固定的场景做固定的练习。
 
例如,孩子在机构学会了某项技能,那么家长在孩子后续的干预中就可以带孩子到更多可以应用这一技能的场景练习。又或是在家教导孩子某一内容时,可以在固定的教学房间、客厅、孩子的房间内以及孩子的游戏区域等场景教导孩子。
 
人员泛化
 
在孩子的教育、干预过程中,家长们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在日常只会听某一位家长或康复老师的话、对某一位家长或康复老师的话有反应,对于其他人的话还是不理人或反应缓慢。为了避免或改善这一情况,在孩子的教育、干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人员的泛化。
 
例如,尽量争取更多的家长与亲朋好友加入到对孩子的教育、干预,增加孩子与其他家长的接触,如妈妈接孩子回家后,爸爸带孩子学习,周末让爷爷奶奶多带孩子出去玩,有时间时家长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等。
 
泛化在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干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指锻炼孩子能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下运用同一认知技能的过程。家长们可酌情参考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 艾米熊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艾米熊儿童康复中心 24小时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新南路439号中国华融现代广场3幢9-办公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