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的缺陷是大部分孤独症孩子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和他人沟通。可星孩并不了解正常人的社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他们,有时候连自己的父母也可能视为陌路人。他们无法持续沟通,无法目光交流,也不会主动地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而这些都是未来他们成年之后自力更生的最大障碍。那么家长如何训练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呢?
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正常孩子还是孤独症孩子,而通过玩游戏,是最快地帮助孩子融入同龄伙伴集体的方法。通过游戏融入集体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01观察
孩子需要停下自己在做的事情,观察周围,“这群小朋友玩得真高兴,我想加入他们,他们在做什么呢?”这个步骤需要在家长的要求下关注同伴的活动,注意别的孩子在做什么。先由家长带领孩子注意其他小朋友的具体活动。
但是家长要记住,不能只给孩子一个简单的指令:“去看小朋友在做什么!”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的指令对孤独症孩子是不起作用的。他们需要在家长的指点下,将注意力指向一个活动细节,并且家长需要以语言手势来帮助孩子理解活动的意义和维持对活动的注意力。
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观察任务,如:“看看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然后回来告诉我。”让孩子观察别人的存在,观察别人在做什么,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是参与游戏的第一步。
接着让孩子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同伴的游戏行为过程,还要让孩子感知同伴的情绪表现,体会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体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耳朵仔细听小朋友们在讲什么,如:“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好像很有趣。”孩子比如听到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们要做好一个城堡。” 然后听到另外一个孩子说:“我去弄点水,你来集沙子。”
通过倾听,让孩子明白,这些小朋友在玩沙土建城堡的游戏。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去讲解,比如小朋友找水是为了让沙子固定,固定起来才可能造出城堡,让孩子明白游戏的具体做法,他才能看懂其他小朋友,体会其中的乐趣。
02平行游戏
如果一开始孩子不愿意参加,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在小朋友附近做一些平行游戏,比如在地上用沙土在地上写字,辅助并帮助孩子体会游戏乐趣。
这样也可能会吸引到旁边玩沙土游戏的小朋友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条件撮合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玩游戏的小朋友主动邀约,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加入。比如“看小朋友们在邀请你们,跟他们一起玩更有趣,爸爸也陪你一起。”
03对同伴的社交信号给予回应
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做出回应。比如同伴要某个玩具,孩子拿给他这个玩具。同伴问想看哪个卡通片?孩子回答“狮子王”等。
04合作游戏
家长可以让同伴邀请孩子参加,也可以家长提示,要求孩子参加,慢慢引导孩子部分参与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也一同参与,成为游戏成员之一,以便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孩子,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并给予动作辅助。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你看那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你也可以跟他们一起玩,爸爸陪你一起。”
训练指向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游戏 ,比如跟同伴合作挖土,轮流玩桌面游戏,一起捉迷藏,一起谈论上午的考试等。
05孩子主动发出社交邀请
主动提出一起玩游戏,询问同伴要不要一起去公园,看动画等。
融入集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让一个孤独症孩子主动提出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很多家长在训练的时候不知道该采取如何的步骤,一味地教孩子主动去直接加入游戏或者提出一起游戏的邀请,这对于孤独症孩子是十分困难的,也是干预效果不好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