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倒退型孤独症?
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规律至少可以分为三大类:
01先天性发展规律
大约占2/5,儿童出生后早期出现自闭症征状(早期共同注意和目光对视受限、缺乏社交互动意图、沟通行为障碍、情绪管理异常等),而随着儿童的发育,他们的征状会逐渐加深,变得更为明显或严重。
02持平性发育规律
大约占1/5,儿童出生后一段时间内有较为典型或近似典型的发展表现,但在1-2岁之间,孩子已经学会的一些技能开始出现“持平状态”,没有退后但也不再发展。调查发现,很多晚期被诊断的孤独症儿童可能是存在这样的发育规律。
03倒退性发育规律
大约占2/5,儿童出生后第一年也是有较为典型或近似典型的发展表现,但在1-2岁间,孩子对于已经学会的技能开始“遗忘”,以前会做的会说的,现在反而不会了。
这第三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倒退型孤独症(RASD)。
倒退型孤独症
1、倒退发作时间:
倒退型孤独症又叫退化型孤独症。孤独症儿童中有小于一半(15%-47%)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的:他们在出生后第一年可以较为正常的发展,但是在15-30个月期间,他们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中已学会的技能开始出现倒退表现。
一项融合了75个实验报告的元研究(meta-analysis)发现,倒退型孤独症占孤独症儿童的30%,在接近20个月(19.8个月)时会表现出来。
另一项研究指出倒退型孤独症的退化出现在21.4个月,符合大多数研究15-30个月的退化发作年龄报告。
2、倒退表现形式:
倒退型孤独症的发作一般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儿童在数周至数月的时间内逐渐“遗忘”已经掌握的技能;但是也有大概1/3的倒退型孤独症儿童发作较为突然,在一两周或是几日内就出现了已掌握技能的退化表现。
3、倒退技能:
在行为退化早期,大多数倒退型孤独症儿童主要退化的技能为语言技能或社交技能,而两项技能同时表现出退化的占大概15%。
相对比普通孤独症儿童,倒退型孤独症儿童整体的发展会更弱一些,有更严重的症状,他们的语言和智力发展障碍更为严重、行为问题更多、并且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适应性行为发展较差。
那我们家长该如何帮助这类孩子?
1. 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要调整好心态。很多家长对于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可能没有很好的把握(尤其是第一胎的父母),因此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倒退型的,但很有可能你只是对于孩子出生第一年出现的症状没有及时发现。
2. 因为倒退型孤独症儿童的发育进展可能不如普通孤独症儿童,所以早期干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早期密集干预的标准为3-4岁前开始,每周进行20-40小时的干预(包括学校、机构、家庭等),并且能够持续完成2-3年的干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