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意识地创造激发性操作的机会,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要改变或加强事件或物体的价值。例如,在一个有趣活动中缺少一个关键的要素,或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而必须有一件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要素和手段的价值就会升高。例如教者可以通过调控而制造以下的情况:让孩子有一碗冰淇淋而没有调羹;给孩子一个杯子而没有饮料,当孩子想要出门时一个大人却站在门口;教者在与孩子做游戏时却突然停了下来等。教者如要有效地利用这些激发性操作的机会进行语言训练,就必须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辅助的手段,从而启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
第一个辅助的手段,往往是教者一个最简单的问话:“你要什么?”如果孩子在这种启示下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那训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否则的话,教者可以再进一步地给予启示和辅助,如问:“你需要什么东西才能吃这冰淇淋啊?”或者教者再具体地示范说:“说‘调羹’。”如此等等。教者只有系统地撤消以前给予的辅助,自闭症孩子才可以说是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要求。否则的话,孩子的语言可能只是在模仿大人的话,或可能在描述看到的实物。而真正的表达要求,其前提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自闭症孩子的语言是出于其当时所有的要求,而不是出于其他种种辅助条件。
当然,为了避免自闭症孩子丢失已经学到的表达技能,撤消辅助必须是渐进的和系统的。例如,在上述训练孩子做“吃”的手势的例子中,教者首先要撤消形体辅助。具体的做法是教者逐渐减少形体辅助的部位和力度,或延迟给予形体辅助,而同时给予其他种种辅助,以帮助孩子完成这一手势。教者在成功地撤消了形体辅助后,就可以进一步地撤消示范性的辅助,比如教者可以问孩子“你要什么?”或告诉孩子“做‘吃’的手势”,但却不做或延迟做示范性的动作。再次,教者又要试图撤消语言提示,即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仅仅用实物即好吃东西来启发孩子表达自己的要求。最后,教者要撤消的辅助是实物。这意味着孩子在想吃的时候,即使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也会向大人做“吃”的手势。为此,教者可以把食物放在自己背后而问孩子:“你要什么”,从而来启发孩子表达要求。最后的目标是教者不给任何启示,孩子也会根据自己的要求而作出适当的表达。从而,自然表达要求这一训练目标,得以实现。
语言行为教育模式还特别强调,为了训练自闭症孩子表达要求以及发展其他语言能力,教者必须创造一个以语言为主导的环境。每一个与自闭症孩子工作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在自闭症的治疗干预过程中,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语言的训练必须贯穿到其他各种活动中去。
具体地说,一个以语言为主导的环境还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教者每天在各种条件下对孩子进行大量单元的语言训练;
所有与孩子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关于如何进行语言训练的教育,教者必须对训练的目标有一个清醒认识并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达到这些目标;
教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给予辅助和什么时候逐渐地撤消这些辅助;
教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给予奖励和什么时候从人为奖励向自然奖励过渡;
教者懂得恰当地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来激励孩子发出要求和讲话沟通;
教者从头至尾地注意到培养孩子不仅在训练中讲话沟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习得沟通能力;
语言训练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面由浅入深的展开。
语言行为教育模式强调创造一个以语言为导的环境在自闭症干预中的重要性,与自闭症领域的其他学派和专家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运用上述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对初学者进行表达要求的训练,也可以对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表达要求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对他人关注的要求、对具体信息的要求以及对驱除不快之物的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