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孤独症儿童的不同表现!

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
儿童早期的发展中,社会行为的学习会随着不同年龄而呈现不同面貌。若在过程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社会行为,或者并未出现应当出现的社会行为,就需要家长高度警觉,并留意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性。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孤独症儿童,其症状表现都有哪些不同呢?
 
智力发育的异常表现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正常儿童在出生半年后就有智力的活动,此时的智力是伴随于婴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而出现,在性质上与成年时期的不同,属于感知运动性智力。
 
到1岁半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加速,到4岁时测得的智力商数与儿童后期的智商成高度相关,智力水平也达到了成年期最高智力的一半,10岁以后智力缓慢发展,23-25岁左右停止发展,智力达到一生的最高水平。  
 
在每个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儿在正常范围,但大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许多患儿不能顺利的进行智力测验,在临床上,有时只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评价,大体上估价智力受损水平。
 
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智力内部各能力之间明显的不均衡。如有些儿童测得的智商很低,而从他们的语言能力来判断,智力的损害要轻得多。
 
有的儿童不会说话,某些操作能力则可能接近正常水平,有些儿童其他能力很低,以至不能接受智力测验,但排列图形或背数测验的成绩则达到正常水平。
 
2~5岁孤独症儿童
 
有哪些异常表现?
 
这时孤独症的症状充分显现出来。那些原来症状轻微、或开始1、2年发育正常的儿童这时由于症状充分表露,所以识别孤独症已经不困难了。
 
现将异常行为表现分述如下:
 
1社会关系障碍
 
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极度孤独和社会退缩更加明显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叫他他不应,同他说话他不听,好像外界的人和一切事物并不存在似的,对他们都引不起兴趣,面部没有一点表情;他们不理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孤独症儿童很少直视对方的脸,回避眼对视。当拥抱他们时不会伸出手臂或用身子贴近对方。他们要吃食品或其他东西也不主动去拿,而抓住你的臂或手腕为他们做这件事。
 
2语言沟通障碍
 
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从小语言未发育,终生缄默不语。
 
另有50%的孩子会说少数或较多词语,总起来讲他们的语言发育比正常儿童要晚些。
 
他们常从重复别人说过的词语开始,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像是鹦鹉学舌那样。
 
还有一些孩子重复在过去听到的词语,这叫做"延迟性模仿言语"。他们也不会像一般正常人那样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与人沟通。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动作 
 
有些孤独症幼儿对骑三轮车的兴趣不大,而花很长时间来转动轮子;或买了塑料拖鞋不穿而喜欢放在嘴里咬。他们常将双手放在眼前翻动着看。
 
他们通常坚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些事情,并且抵制变化。他们往往爱好某些物品,甚至达到不可分离的程度。
 
6~12岁孤独症儿童
 
有哪些异常表现?
 
社会交往行为和社会关系理解这方面的缺陷,是孤独症学龄儿童最为明显的特征:
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与家里的人缺乏正常交往
宁愿孤独一人
不做眼对视和应用手势
抵御触摸
不主动进行言语沟通 
 
12~15岁少年期孤独症
 
有哪些异常表现?
 
此时期,很多孤独症少年的病情相对稳定,其中一部分可有明显进步。
 
1社会交往技能
 
这时对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均有明显进步。
 
他们中约50%可有进步,但少年和成人在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方面从结识至建立友谊仍缺乏技能。
 
2语言和沟通
 
孤独症患儿几乎从来不用表达性手势,直至少年和年轻成人仍如此,和成人讲话生硬、迂腐和不自然。他们还不懂管理规则、不会进行对话和分不清对话中谁当讲话者和听者角色。
 
3行为
 
他们的冲动和破坏性行为被视为危险行为,其中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常见于退化的孤独症少年,大约10%~20%继续退化,其余的经过一年多时间后开始好转和变得平静。
 
以上为孤独症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但是根据孩子个体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异常表现,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孤独症早干预。
 
建议各位家长,对孤独症孩子一定多观察,多给予专业的陪伴。依靠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康复训练,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机、理解力和技能,最终让孩子实现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跟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这也是杜佳楣老师独创MUST孤独症综合疗法的核心理念和最高理想。
 
 
 
  • 艾米熊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艾米熊儿童康复中心 24小时微信咨询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5683164956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新南路439号中国华融现代广场3幢9-办公12、13、14